今天上午考完"歷史與圖像"後
本來打算去圖書館還書後 , 就直接回家的
可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隨大家一起去找王世宗老師
我問了老師前兩篇網誌所寫得東西 正不正確
就是交通違規跟火車往什麼地方去的問題
老師笑著說
交通違規在我不妨礙別人的情況下
其實是沒有正義問題的
正義問題牽涉到"影響到的人有多少"
影響越大越牽涉到正義
所以老師說希特勒跟耶穌都該死
因為他們牽涉到的正義問題太廣了
希特勒我們比較好理解為什麼他該死
可是耶穌就不好懂了
其原因在於 , 如果真理可以劃分成100分
耶穌只講了80分 , 可是人人就以為那是100分了
進而產生誤導
 
老師說 , 當他在台大唸書的時候 , 大概30年前左右
台大藏書有100萬冊 , 英國國會圖書館有近1000萬冊的書
當時 , 老師覺得書很少
不知道過了幾年後
台大藏書有200萬冊了 , 但英國國會圖書館大概已經有2000萬冊了
這時 , 老師覺得書太多了
因為太多雜七雜八的書只會誤導學生而已
老師笑著說
書大概50本就夠了 真的是50本
那50本是四書 , 朱熹 , 王陽明 , 前穆等幾個史學大師
再來西方就是柏拉圖 , 康德 , 柏克 等幾位大師
書太多沒用 , 多了只是誤導 , 同樣的 , 耶穌誤導成份居多
 
針對交通違規一事
"可以跑掉"就是神意在運作
而神意是凌駕於真理之上的
所以中國人常說的"惡有惡報 , 善有善報 , 不是不報 , 時候未到"
其實是錯的
因為以歷史來看 , 惡不一定有惡報 , 善也不一定有善報
如同米開朗基羅畫得"最後審判"
View Image
中間舉手者為上帝 , 左邊為被判為上天堂的人
右邊為被判為下地獄之人
兩者皆同樣顯現出惶恐的樣貌
因為神意的不可測
而如果對於"繞開警察"有疑慮
那就做一件更大的善事來回報呀
"敢借錢就不怕還錢"(這是老師做得比喻)
而警察其實是在做對的事
因為他看到有人在做對的事(指我)
所以甘願冒著風險承擔起這個責任(罰單開得比較輕)
的確是該給他鼓勵的
老師說我把人間秩序看得太重了
但那不過在真理之下而已(上帝 , 神意 , 真理    依照高低排列)
 
針對火車該往哪一事
老師說 , 往左或右無關乎對錯問題
五個孩子或成人雖然在那裡玩
但其罪不及死
在當下 , 往只有一個人的那邊是傷害比較小的
老師笑著說 , 如果那5個人是壞人
他就往5個人那邊撞
 
我跟老師說
為什麼我追隨那麼久的真理
到現在還會判斷錯
我擔心的不是這一兩件案例
我是將來不想成為誤導自己或者是別人的那個人
簡單的說 , 我不想變成另一個耶穌
老師說我相信真理 , 而不信上帝  (這真是一語道破我的盲點)
企圖以真理來勾勒這世界
將世上的萬世萬物放在真理之下去檢驗
以求得一個答案
但卻忽略了上帝與神意的運作
 
以前商場曾流傳一個故事
一位前輩在教晚輩如何經商
講了一堆之後,前輩問他“該如何賺錢?”
想當然,那位晚輩就重複了前輩剛說過的話
前輩笑一笑,答道“錯!”
晚輩狐疑地問道“是我講錯了嗎?”
前輩說“你沒講錯,只是這是商場,根本就無法準確地預測......”
同樣的,上帝不知道在何時會將我的命運怎樣的安排
所以說上帝與神意凌駕於真理之上
而人間的不完美正是凸顯上帝的用意,使真理不彰
這也是考驗好人是否真的求道的決心
 
老師是教19世紀英國史的
但學識卻淵博到一種誇張的程度
但我不常問他歷史
因為我始終覺得這是書本可以找到的知識
我反倒常問他“真理”等現實問題
因為這不會有人特意寫書來解釋這一切
老師雖然有著述,但也僅能以概括論述
無法一一為個案解釋
所以老師要我們一有問題就直接問他
 
老師說他之後就要退休了
這真是令人感傷的事
我記得盧貝松的《聖女貞德》中有一段對話是貞德對著她的同伴喊道
“為什麼你們都不聽我的話!?上帝用祂的戰鼓在我耳邊敲響著!為什麼你們還不聽我的話!”
我想老師應該有這樣的感嘆吧
 
求道者走到最後不會是心平氣和
心平氣和不會是求道者
因為那是一種以天下蒼生為己任
又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所以孔子、孟子與朱熹是會罵人的
而歷史上的偉人也都是會罵人的
不是和藹可親的
 
今天本來想考完,輕鬆一下的說
一回到家居然看電視看到睡著
沉睡了3個多小時
網誌居然一打就近2個小時
真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 上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